行業新聞
我國科學家揭示中生代二氧化碳濃度
發布時間: 2016-05-07 17:48 60400 次瀏覽
科研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依據銀杏類化石成功揭示出中生代晚三疊世(距今約2億年)和中侏羅世(距今約1。6億年)的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這一研究成果對了解過去地球的環境和氣候演變具有重要作用。
利用植物化石氣孔研究各個地史時期的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是目前地質古生物學的重要前沿領域之一。該研究參與者、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介紹,銀杏類化石是研究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應用***為有效的指示植物之一。
在***新進行的這項研究中,由王永棟和蘭州大學副教授吳靖宇、教授孫柏年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對采自我國甘肅東部的兩種似銀杏屬化石展開探索。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植物化石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密度和氣孔參數,來推斷相應地史時期的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
研究結果表明,晚三疊世和中侏羅世古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分別為1962毫升/立方米和1320毫升/立方米。研究人員進一步判斷,從晚三疊世至中侏羅世,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大致呈現先下降后升高的變化趨勢。這一趨勢揭示了當時地球具有較為明顯的溫室效應,且溫室效應伴隨著二氧化碳的波動而變化。該項研究也校正和補充了此前根據地球化學模型對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推測,對研究地球過去的環境和氣候演變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這一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德國《古生物學雜志》上。此前,王永棟研究團隊已經在白堊紀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重建和溫室氣候環境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